拔罐的方式有哪些
坐罐
是拔罐中最常用的方法,罐拔上后一般留罐5—15分钟,看皮肤表面反应的情况,若皮肤潮红有充血或有紫点即可起罐,罐不移动故叫坐罐或留罐。
走罐
因需用润滑油才能走移故叫油走罐。一般用于面积大肌肉丰厚部位。如腰背、肩胸、臀、腿等部位,首先选好大小适宜的玻璃罐,在应拔部位涂上润滑剂,若治疗风湿、腰肌劳损、肩周炎等,拔罐时涂上风湿油、红花油之类作润滑剂,因拔罐时腠理打开,药易渗入毛孔有利治疗。

用闪火法,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,立即将罐移动,不能停,罐若吸紧就难移动,移动范围根据病情而定,腰背部可直拉,胸部宜顺助拉,腹部宜旋转移动,若某部肌肉麻木和有硬感,可在此部位一轻一重转动罐体螺旋形移动,如同按摩,至皮肤潮红或出痧为止。多用于肌肉萎缩、痛症、消化不良。
响罐
闪火快速扣上按摇三下将罐用力提起,这样罐的响声很大,故名响罐。有的患者肌肉很少,皱纹又多,坐罐不易吸住,用响罐可以弥补,对于皮肌麻木、疼痛、小儿麻痹后遗症有一定疗效。
针罐
是针刺拔罐双管齐下的方法。将拔罐针刺有机结合起来,对治疗风湿痹症有较好疗效,民间流传一句“九针拔罐症去一半”,能起到良好的效果。针罐是在应拔部位施以针刺得气后留针,再以针为中心,将罐拔上,坐罐时间5—15分钟,罐内空的高度不得碰上针柄。
免责声明: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,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,其作者观点、内容描述及原创度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涉及用药、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!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,请发邮件至suggest@fh21.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!
- 上一篇:坐艾灸凳的危害有哪些
- 下一篇:坐灸仪好还是艾灸仪好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