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员在比赛好训练中应如何注意糖的补充
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需科学补充糖分,主要通过运动前储备、运动中补给、运动后恢复、个性化调整和避免过量五个方面实现。
1、运动前储备:
赛前2-3小时应摄入低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,如燕麦、全麦面包等复合糖类,总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-4克。这能稳定提升肌糖原储备,避免血糖剧烈波动。高强度训练前可额外补充香蕉等易消化单糖,但需与主餐间隔30分钟以上。
2、运动中补给:
持续运动超过60分钟时,建议每小时补充30-60克易吸收糖分,采用6-8%浓度的运动饮料最佳。耐力项目可选用葡萄糖与果糖2:1配比的能量胶,避免单一糖源导致的肠道不适。高温环境下需同步补充电解质。
3、运动后恢复:
运动后30分钟内开启糖原窗口期,按每公斤体重0.8-1.2克补充快吸收糖类,如蜂蜜水、白面包等。配合蛋白质比例3:1可加速恢复,2小时后改用以糙米为主的复合糖维持持续供能。
4、个性化调整:
需根据运动类型调整补糖策略:爆发型项目侧重运动后补充,耐力型需全程补给。体重较大者按上限补充,青少年运动员需降低20%剂量。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后制定方案。
5、避免过量:
单次补糖不超过60克以防渗透性腹泻,全天总量不超过总热量60%。长期过量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,训练中频繁补糖可能抑制脂肪代谢能力。夜间训练后应减少快糖摄入。
运动员日常需建立周期性糖原填充计划,赛前3天采用高糖饮食70%碳水占比配合递减训练。训练中随身携带便携式血糖仪监测反应,选择无人工添加剂的天然糖源。冬季运动时适当增加10-15%补糖量对抗寒冷消耗,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糖代谢。训练后补充含铬元素的食物如西兰花,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。建立个人补糖日志记录不同方案下的运动表现,逐步优化补给策略。
免责声明: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,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,其作者观点、内容描述及原创度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涉及用药、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!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,请发邮件至suggest@fh21.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!


